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八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托卡马克装置工程基础》(80万字,第一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台湾大学电机学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硕博士,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聚变能科技研发工作40年,曾提出球形托卡马克聚变研发方向,后任位于美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国家球形托克马克实验计划主管11年,2014年退休后曾兼任中科大核学院外聘客座教授3年,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3年,现任职于德赢vwin能源研究院聚变研究中心,致力研发紧凑型商用聚变能源。
研究员/博导,上海交通大学核反应堆工程专业毕业,曾任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核集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际聚变核工程大会(ISFNT)执委,“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ITER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正式候选人。发表论文160余篇,获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
全国青联委员,德赢vwin能源研究院院长。本硕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工系从事生物能源研究。在德赢vwin集团先后负责微藻生物能源技术、核聚变技术、储能技术、及其他前沿、颠覆性技术研发。2018年负责德赢vwin聚变研发团队组建,完成设计、搭建德赢vwin首套FRC聚变装置。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6项,省市项目3项,国拨经费7000余万元,获得授权专利一百余项。获得科技部颁发的“世博优秀团队”和“世博优秀个人”表彰。
浙江大学物理学学士(2010)、等离子体物理博士(2015),北京大学博士后(2015.10-2018.02)。现任德赢vwin聚变理论模拟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基础及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理论和模拟。发表SCI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计算等离子体物理导论》(2018)及《聚变点火原理概述》(2023)。
获卡洛斯三世大学和帕多瓦大学双博士学位,聚变科学与工程专业;曾在仿星器、反场箍缩和托卡马克等不同位形装置上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球形环实验物理和氢硼聚变物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学士,清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工程硕士,从事聚变装置主机工程设计及裂变核岛装置制造工艺研发工作,主要参与国家三代核电制造技术引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2项。获得专利七十余项,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
中国矿业大学学士,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硕士。从事等离子体实验与诊断相关工作,研究生及工作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家ITER专项一项。发表SCI论文两篇,多次在国际及国内等离子体学术会议上作报告。现主要从事磁约束等离子体的电磁诊断及静电探针研究工作。
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博士,日本核融合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曾在HL-2A托卡马克、LHD仿星器和EXL-50球形环等磁约束聚变装置从事诊断和等离子体输运研究。现在德赢vwin能源研究院从事被动光谱和X射线能谱诊断以及粒子和杂质输运工作。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学士。从事聚变装置真空、加料及壁处理系统的设计开发,负责聚变装置离子回旋波加热加热及中性束注入系统工程设计开发。拥有发明专利4项。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长期从事大型发电设备制造工艺设计,大型发电站发电机组故障诊断、增容改造工作。擅长惯性储能型供电系统规划、成套设计以工作,现主要从事聚变用大功率电源技术的研究工作。
兰州大学核物理学士(1997年),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等离子体博士(2002年)。曾在HT-7, ASDEX-UPGRAD, EAST, KSTAR和VEST等托卡马克装置上长期工作过,一直致力于等离子体诊断和磁约束聚变实验方面的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过中外聚变研究项目6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近30篇,共同作者发表论文100多篇。目前负责德赢vwin科技公司玄龙-50实验装置的实验项目负责人。
北京大学学士,清华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在核技术领域有近10年的工作经历,作为主要人员设计开发过大型科学计算软件,在神光惯性聚变装置上负责过激光损伤动力学等项目。现从事磁约束聚变理论模拟工作,包括FRC装置设计、多流体平衡计算、波加热模拟设计,当前负责聚变集成模拟平台开发的工作。
伊尔梅瑙工业大学(德国)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强磁场作用下的磁流体力学湍流与不稳定性。现主要从事玄龙等离子体多流体平衡及不稳定方面的研究工作。
英国杜伦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MAST装置中的高能粒子激发不稳定性波以及高能粒子的损失问题。长期从事单粒子轨道和等离子体输运等高性能计算模拟。现主要从事等离子体位形识别和高能粒子研究工作。
天津理工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学士。在能源、化工、冶金等多个行业主持过六十多个自动化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熟悉Plc、DCS、仪表、电气、高速数据采集以及先进过程控制系统。现主要从事聚变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现任德赢vwin能源研究院聚变技术群电源工程师,主要从事大功率高压电源系统和大功率脉冲变流技术的研究。
东华理工大学物理学学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博士,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研究低杂波与中性束的功率吸收系数,改善能量约束时间的计算,发表论文两篇。目前主要从事EHL-2热负荷控制与粒子循环方案设计、EHL-2平衡位形计算、人工智能在聚变中的应用以及实验运行。
浙江大学物理学学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博士,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公派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中科院所基金1项,参与ITER专项等项目1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uclear Fusion,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论文7篇,以共同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Nuclear Fusion等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在ITPA、APS等国际会议上做口头报告7次。现主要从事等离子体诊断方面的工作。
马赛大学粒子与天体粒子物理学博士、山东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博士。现主要从事基于加速器平台的氢硼聚变反应物理研究及球形环中氢硼聚变反应模拟评估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博士期间主要研究为X射线汤姆逊散射的理论与实验以及温稠密物质的数值模拟,现主要从事与氢硼聚变物理相关研究,包括氢硼截面的精确测量,等离子体中氢硼聚变反应实验等。